教育理念
?!?nbsp; 訓 進德修業 弘毅篤行
?!?nbsp; 風 豎起脊梁擔事
教 風 教人成人 教人成己
學 風 動心忍性 知行合一
淮陰中學校訓詮釋
淮陰中學校訓詮釋
在教育文化學意義上,校訓體現出一個學校的個性。作為全校師生共同遵循的準則,校訓是校長風采、辦學傳統和辦學目標的高度概括,能秉承傳統、維系學脈、增強師生的凝聚力、榮譽感和責任感。
回顧淮陰中學百年歷史,學校屢次更迭校名,歷經滄桑和變易,而一直傳承不息、歷久彌新的是學校讀書做人、進德修業、弘毅篤行的傳統精神和文明團結、奮發求實的優良校風。從江北大學堂時期的“樸學、勤懇”,到江蘇省第六師范學校時期的“愛國之心重于愛自身”,到江蘇省淮陰師范時期的“敦品勵學”、“入則進德修業,出則任重道遠”。這些訓示融于校風、學風之中,使得百年歷程,薪火相承,學風綿綿,陶冶、造就了一代又一代淮中學子。修身精神、治學精神、愛國精神是淮中傳統精神的內核。在社會步入21世紀和學校百年校慶之際許多教師、校友包括社會各界人士共議應以新校訓來弘揚淮中的優良傳統,規范全體師生員工的行為。立意于既涵蓋淮中傳統的辦學精神,又體現時代特色和要求,經過反復研討,我們把新校訓確立為“進德修業,弘毅篤行”。“進德修業”是省淮師時期的校訓,與“敦品勵學”一致;“弘毅篤行”.是從古代前賢名句中選取而來。
“進德修業”為學生進學的兩大任務?!洞髮W》首句提出:“ 大學之道,在明明德,在親民,在止于至善。”“大學”意思為“大人之學”其首要任務在于“明德”。對于淮陰中學的學生來說,“進德”就是培養自己的崇高思想品德,成就作為一個社會人的基礎道德,這是成人之本。德是做人的必備條件。“愛國守信、明禮誠信、團結友善、勤儉自強、敬業奉獻”是基本的道德規范??鬃诱f:“德之不修,學之不講,聞義不能徙,不善不能改,是吾憂也。”人立于天地之間,必須德才兼備。“修業”是學生的另一大任務。知識經濟時代需要的是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人才。要立足于未來的社會,就要珍惜學習機會,打好知識基礎,夯實基本技能,培養實踐能力,發展創新思維,提高綜合素質。只是這樣,才能為服務社會和自身的可持續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。
“弘毅篤行”總說為完成“進德修業”兩大任務所應有的精神和態度。“弘毅”出自《論語》。曾子說:“士不可以不弘毅,任重而道遠。“弘”是寬廣之意,“毅”是強忍之意,“弘毅”指的是寬廣、堅忍的品質、態度,這是完成學業必須具有的精神狀態。“非弘不能勝其重非毅無以致其遠”,這是朱熹的發揮。程頤認為:“弘而不毅,則無規矩而難立;毅而不弘,則隘陋而無以居之。”可以看出,弘和毅對于一個人成就道德品質和提高知識素養的重要性。“弘毅”與“出則任重道遠”暗合,體現出學生對國家、社會所應負的責任。“篤行”出自《中庸》:“博學之,審問之,慎思之,明辨之,篤行之。”“篤”厚而有力之意,“篤行”即忠實、全心全意地去實踐“進德修業”的兩大任務。
淮中百年基業是代代淮中人默默無聞、嚴謹務實的誠實勞動換來的,淮中人當時時警醒自己,教育教學的高質量永遠是辦學的生命線,更多更好、更快培養具有崇高思想品德、扎實文化功底、發展后勁充足的人才是我們的永恒追求。全體淮中人應該以“進德修業,弘毅篤行”的校訓勉勵自己,團結拼搏,開拓進取,努力把淮陰中學辦成具有國際視野的、現代化、高質量、有特色的一流名校。